對創業而言,比創始人更難當的,或許是聯合創始人。
講起這些,彭凡輕描淡寫:
“一直跟,跟到底”
“你不喜歡的事情我來做”
“在未來到來之前,搞到撐到那一刻的錢”
“不管多么艱難,只要我和CEO一起出去吃頓飯,心情就好了”
“再大的事,一起扛過去”
本文將呈現給你的,是一位聯合創始人的自我修養。
“未來,如果人類的智能設備要有眼睛,那么眼控將是必不可少的技術。”
而這些年來,七鑫易維一直是中國唯一一家做眼控技術的公司。七鑫易維的發展離不開一位靈魂人物: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彭凡。
“這個項目我一定要一直跟!跟到底!”
今天的故事要從2012年說起。
當時,彭凡28歲,在市場摸爬滾打幾年后,跳槽去做了風投。因緣際會之下,他和七鑫易維CEO黃通兵產生了奇妙的交集。
“當時國內有一些做聲控、手控的公司,我就想有沒有做眼控的。”
他查閱國內外資料發現,此技術領域公司很少,門檻很高,而中國居然有一家公司在做眼控技術,就是七鑫易維。他眼前一亮,迅速聯系到了黃通兵,約他在公司見面。
彭凡對黃通兵的第一印象是“實在”,妥妥的技術型人才:“有什么說什么,不像精通商業市場的人說話都留有余地,他沒有保留,簡單直接。”
黃通兵當時的團隊只有十來個人,主要面向漸凍人等有溝通、行動存在障礙的病患售賣眼控儀。用戶通過眼球動作,就可以完成對電腦的操作,通過這種方式與其他人進行交流溝通。
這是一個小眾的市場。殘疾人群體小,尤其是漸凍人患者的圈子較為封閉,七鑫易維對此也深感無奈,不得不一家家醫院尋找用戶、推銷產品。
“很多病人都不相信,用眼睛就能打字上網?騙子吧!別說病人了,醫院都不懂!”
2009至2012年,這三年七鑫易維迎來了艱難的“長征”,眼控儀每年的銷售額只夠勉強養活十個人的團隊。
當時的艱難處境也與投資大環境有關。前幾年,投資人都喜歡把錢砸給當時風光無兩的互聯網公司。2012年之后,互聯網投資開始逐漸降溫,投資人們反應過悶來,“商業模式創新容易被復制,今天能看到一家互聯網公司發展很好,也許三五年后就不存在了。但技術創新的公司會在未來發展中逐步展露價值。現在的華為就是最好的證明。”資本開始尋求更有革命性的技術創新公司。
在彭凡看來,七鑫易維正是有這樣革命性潛質的公司,眼控技術有著一個偉大的未來。那三年的“蟄伏”,是黃通兵根據現有資源、人才、資金做出的現實抉擇。“當時缺錢、缺人,但更缺的是市場。市場環境不是個人能決定的。在市場重視之前,你只有等。在那個風口來臨之前,把內功——技術練好。”
七鑫易維等到了風口。
2012年,谷歌發布Google Glass,一把火直接點燃了眼控技術的大風口。作為投資人的彭凡激動了,“智能穿戴式眼鏡很可能會成為人類未來的核心設備,如果這個核心設備里面的眼控技術是七鑫易維來做,至少在中國做到最好,那就太牛逼了!這個項目我一定要一直跟!跟到底!”
“你不喜歡做的事我來幫你做!”
彭凡開始頻繁地與黃通兵接觸,隔上兩三天便約出來吃飯聊天。可能是四川老鄉的緣故,兩人關系天生帶著一種親近,彭凡對于黃通兵的認識也逐漸加深,“他不是一個腦袋里只有技術沒有市場的人”。
黃通兵告訴彭凡:“未來,如果人類的智能設備要有眼睛,那么眼控將是必不可少的技術。”
那一刻,彭凡感受到了黃通兵心中隱約存在的一片天地。
要知道,這些年來,七鑫易維一直是中國唯一一家做眼控技術的公司——這點讓那片天地變得真實起來,彭凡的心不禁鼓蕩起來。
他開始不自覺地將自己置身其中,與黃通兵深入探討眼控技術的無限未來及七鑫易維的戰略布局,也深深地憂慮七鑫易維的現狀:“通兵多少會心有余而力不足:他最大的快樂是能夠把他的聰明才智放到產品和技術上,而不愿意把時間放在跟媒體、跟投資人的對話上。但這樣是不行的,這是個善變的社會,必須要盡快得到大家的認同。我很著急,很想幫他把這件事做好。”
彭凡意識到自己在這片天地中能扮演的角色和發揮的空間,“黃通兵不喜歡做的事我來做!我擅長!”
2012年年底,兩人吃著飯,沉默良久,彭凡終于忍不住開口:“我想加入。”
“太好了!”黃通兵歡迎之至,并極其信任地給了彭凡聯合創始人的title。
彭凡很珍惜這份信任,開始為他們共同的戰略目標奮斗——將眼控技術從民用醫療領域帶出來,讓那片天地結結實實地降臨下來。
一名聯合創始人的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走進大眾的視野”
為了帶著七鑫易維走到大眾視野,彭凡邀約各種媒體采訪,聯系各種比賽活動商務,多個渠道爭取一切曝光七鑫易維眼控技術的機會。
憑借“中國獨一無二的眼控技術”這桿旗幟,彭凡帶著七鑫易維幾乎免費參加了所有展會,為公司省下了好大一筆費用。在第十九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上,七鑫易維以“唯一一家眼控技術科技公司”的身份參加,由主辦方免費提供展區。
去年10月,在亞歐會議框架下殘疾人合作會議及全球輔助器具產業發展大會開幕式上,李克強總理觀看了七鑫易維眼控溝通輔具產品演示。殘聯主席張海迪介紹說,有位患者使用眼控儀開了家網店,可以掙錢養活自己。李克強總理聽完,直接說道:“能夠幫助殘疾人更堅強地活下去,這個技術值得鼓勵!”
七鑫易維與殘聯合作,免費贈送一定數量的眼控儀,來幫助漸凍人、高位截癱、腦癱、中風患者等殘疾人群體恢復溝通能力。截止至采訪,已有數萬名殘疾人受益。
注:公司有一個展柜,里面放滿了各式各樣的獎杯獎狀,比如2015年“互聯網+”創新創業邀請賽總決賽第一名、2014年創新中國的總決賽前十名、中國最值得投資的一百強企業、《創業報刊》五十強創新企業等。
?第二座大山:“在未來沒到來之前,搞到撐到那一刻的錢”
偉大的事業可以有菩薩的慈悲心腸,但更重要的是尊重商業規律。一項屬于未來的技術,是少不了資本輸血的。
“眼控技術要有能力放到更多的市場上,就必須要有好的合作伙伴,有好的投資人,否則僅僅依靠自有股東的資金發展是難以實現的。”
2014年,七鑫易維在2014年高通紅杉移動互聯網創業大賽中獲得了第2名,敲開了高通的大門。
“高通和我們接觸的兩個月內,一共開了三次國際電話會議,中國、印度、美國三個地區的技術研發負責人來問我們各種技術問題。法務部則一條條地審核我們的專利。結果發現,我們不光技術做得不錯,專利保護也很到位。”彭凡每每回想起來,仍激動得不能自已。
2014年,高通宣布投資七鑫易維,又過一年,七鑫易維再次拿到高通的第二輪投資。
之后,在彭凡的努力下,七鑫易維又獲得了中興合創等多家投資機構的青睞。據彭凡透露,七鑫易維正在進行新一輪的投資計劃,高通也還在其中。
?第三座大山:“人才爭奪戰”
技術團隊里的四個博士都是彭凡找來的。
為了組建技術團隊,每晚下班后,彭凡都會上網查資料,搜索相關的研究者,千方百計地找他們的聯系方式。“現在我的手機里至少還存著30位博士的電話號碼,有英特爾的、百度的、騰訊的……每一個都詳細聊過。”
如何說服在大公司身就高職的人才加入?彭凡只伸出兩個手指,自信地說:“兩個字——夢想。”
2015年7月,彭凡發現了一位眼動研究做得非常出色的女博士,他在辦公室信誓旦旦——務必要贏得這場人才爭奪戰!
當時,那位女博士已經入職一家大公司做其他技術,待遇優渥,發展穩定,很適合當媽媽的人工作。
彭凡加她微信,博士以為是推銷眼控儀,直接就拒絕了。沒過幾天,彭凡再次申請加好友,說想聊聊眼控技術,博士這才同意見面。彭凡聰明地拉上黃通兵,兩位技術大牛一聊,話匣子就打開了。博士說:“那是我畢業后聊技術聊得最暢快的一次。”
彭凡趁熱打鐵,“你這么熱愛眼動研究,現在我們能讓你圓夢,難道不想實現未竟的夢想嗎?更何況我們未來還可以開創出更多的夢想。這個機會如果你錯過了,你會遺憾的。”
女博士被打動了,說服了家人,毅然投身到七鑫易維中來。
“我們尋找的人才要極具創新精神,因為眼控技術的很多領域都是未知的,沒有太多可以借鑒的方法,需要自己創新嘗試,需要對眼控技術有追求和夢想。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是最打動高級知識分子的地方。而七鑫易維在眼球控制的技術算法上都有很深的研究,這很吸引他們。”
“我們不怕跟人比技術,哪怕對方是谷歌”
高通副總裁兼高通風險投資中國區總經理沈勁曾對媒體表示,七鑫易維是一家能給人帶來無限想象力的企業,“他們的眼球追蹤技術可以廣泛應用于醫療健康、虛擬現實、影音娛樂等領域,為人與終端的交互帶來全新維度。”
為什么眼控范圍會如此廣泛?因為人從外界獲得的信息80%是視覺信息。
眼控技術通過特定傳感器捕捉到人眼睛轉動的圖像,然后通過對圖像的特征進行提取和計算,得到人每時每刻所看到的位置點數據,從而引發相應的行為,比如打字、玩游戲、拍照等等。
想要達到精準的眼控行為效果,需要大量的人眼數據。這是非常高的技術門檻。不管是哪家公司,要做好眼控技術都繞不開這一步。
數年來,通過不斷地推廣普及眼控儀,七鑫易維已經積累了相當大的人眼數據庫——數萬個樣本,而且其中涵蓋了許多非正常的眼仁,比如,有斜視的、變形的、瞳孔特別微小的等等。這些異于常人的眼睛數據有助于優化算法,而且,圖像的算法有幾百種,眼球的追蹤算法又有幾百種,這些算法需要不斷地一一去試驗,才能選出適合用戶的最佳組合。
這一切都需要時間,而七鑫易維早已領跑。彭凡有底氣地說道:“所以我們根本不怕跟別人比技術,哪怕對方是谷歌、蘋果或是三星,我們都可以不忌諱。”
目前,世界上做眼控技術的公司并不多,其中以瑞典的Tobii公司最為知名,也是七鑫易維最大的競爭對手,獲英特爾和蘋果投資,其眼控技術主要應用于溝通輔具和廣告分析市場。
“從技術、算法、體驗的角度來看,我們不輸于他們,大家在一個水平上下。但是,從性價比而言,從市場的角度來看,我們的優勢應該是非常明顯的。”
彭凡解釋道,Tobii等歐美企業采用的是多傳感器,而七鑫易維使用單傳感器便可達到相差無幾的效果,報價只有Tobii的1/4。對于硬件廠商而言,這是一個十分誘人的差額。
因此,七鑫易維緊緊抓住了這個巨大的市場需求,選擇to B,走投資方高通的路子,“專注做核心技術,并將其像芯片一樣嵌入到其他產品上去,最終成為眼控技術行業的老大、領導者。不論是手機、汽車、無人機、虛擬現實甚至機器人,都會使用我們的技術。”
與巨頭英偉達合力開發VR
這并不是飄在天上的幻想,七鑫易維早已踏出了堅實的一步——開發出了VR眼控模組,可將眼球追蹤技術植入到VR頭顯設備中。七鑫易維VR眼控模組追蹤范圍幾乎達到人眼的轉動極限,垂直30°,水平50°,可以覆蓋FOV大于110°的VR設備。采樣率更是高達380hz,已經超越國際最快250hz。
在今年4月初的全球GTC大會上,芯片巨頭英偉達與七鑫易維正式確定合作關系,意在從底層技術實現GPU基于眼球追蹤的注視點渲染技術,將其運用到VR眼控中去。
“人類看事物是會聚焦的,這個焦點就是注視點,是人類迅速獲取關鍵信息的重要方式。注視點渲染技術就是要幫助機器找到焦點。”
現在的VR設備是全屏渲染,對GPU的運算要求非常高。如今,有了眼控技術,不用對整個畫面進行高度渲染,只需將計算核心放在注視點這一部分。當人眼看向其他位置的時候,再去計算新的注視點畫面。也就是說,整個VR畫面只需要渲染一小部分,這將大大提高GPU的運算速度,也能變相地提高渲染效果。
另外,頭動的延遲時間如果超過19毫秒,人會有比較強烈的眩暈感。而采用眼控技術,只需要動動眼睛即可,不用頭轉來轉去。七鑫易維能將一個注視點變到另外一個注視點的時間延遲控制在4—5毫秒。這是什么概念?人眼的轉動速度一般是5—10毫秒之間,4—5毫秒是人眼無法察覺的速度,自然不會產生眩暈感。
“未來在虛擬現實中,人應該像在真實的世界中一樣,眼動和手動將緊密結合。頭動是不符合現實的,不符合人性的。越符合人真實體驗的技術,越應該普及。”
5月27日,七鑫易維官方微信宣布,七鑫易維終于將眼球追蹤技術成功植入到HTC Vive頭顯之中。在此之前,Oculus、大朋等VR頭顯設備均已成功植入——至此,七鑫易維的眼球追蹤技術已經可以適配幾乎所有的主流VR頭顯設備。
“眼控是我們的信仰”
在2016年年會上,彭凡說了一段話:“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們不僅堅守了夢想,還用這份夢想吸引了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這就是執著的魅力,希望從今天起,叫醒我們每個人的不再是鬧鐘,而是執著的夢想。”
在他和黃通兵看來,夢想很簡單,那就是將眼控技術應用到更多領域,成為普通大眾都能享受的技術;實現夢想也很簡單,就是用執著回應挑戰。
“這幾年來,七鑫易維一直是我們生活的最核心。都沒有時間好好陪陪家人,每天黃總跟我在一起的時間比跟老婆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多得多。”彭凡笑道,經常凌晨一兩點,他蹦出一些想法,馬上給黃通兵發消息,五分鐘之內必有回復。
“在這個路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困難。如果沒有執著的信念,沒有信任的伙伴,很難堅持走下去。不管多艱難,只要我和黃總一起出去吃頓飯,心情就好了。再大的事,一起扛過去。”
彭凡說:“我們不想喊什么口號,踏踏實實先把技術做好,先把眼控技術做到全中國、做到全世界頂級,再說成為什么。這恐怕需要花費五年、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如果五到十年沒有實現呢?”
“那我也會一輩子堅持做下去,因為眼控是我們的信仰啊!”
來源:Xtecher